內容來自hexun新聞

債務整合申請表會議營銷內外資藥企的 中國式生存

醫藥行業的會議營銷早已不是什麼秘密,因為醫藥銷售的關鍵是醫生,而醫學會議則可以把專業內有影響的醫生都悉數網羅。在這樣的時機下向醫生做推廣,影響這個專業內更多的醫生,絕對是大好時機,也深深符合“精準營銷”的原理。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評述國內的醫學會議:“全國性的心血管會議,企業贊助哪次也有1000萬元到2000萬元,內分泌會議也不會低於1000萬元,沒有這筆贊助,會議就辦不成。”如果這筆錢由國內醫學行業協會來負擔,顯然負擔不起。有媒體拿出這樣一組數據,統計國內67傢上市公司去年的財務數據,顯示其在會議營銷方面的花費超過26億元。有媒體進一步指出,其中中新藥業(600329,股吧)、昆明藥業等四傢公司的會議費都超過瞭2億元;同仁堂(600085,股吧)、三精制藥(600829,股吧)等公司會議費也超過1億元。從表面看,這確實是一筆龐大的開支。而實際上,有專業人士統計,國內醫療板塊內的上市公司超過190傢,如果算上國外上市的企業則超過200傢。對於這些公司來說,銷售產品顯然是頭等大事,每傢拿出至少一億元的銷售費用不成問題。這樣說來,醫藥上市公司用在銷售上的費用遠遠超過200億元。一位業內人士說得好:“相比吃回扣的現象來說,會議營銷還算比較規矩的,這是跨國公司帶過來的常用做法,在灰色交易方面,國外公司遠比國內企業謹慎得多。”但顯然,這其中也存在一種說不清、道不明的利益聯系,怎麼整治醫藥行業的會議營銷就成為關鍵。“企業贊助學術會議本身無可厚非,而且醫藥企業拿出資金幫助醫學專傢搞科研,本身也是一件好事,可以起到推動醫療技術發展的目的,關鍵是看怎麼贊助,如何監督贊助。”一位醫學行業資深人士說。國外制藥企業同樣大量贊助學術會議,美國的大型醫學學術會議,無一例外都有跨國制藥企業贊助的身影,為瞭在會議上推形象、打品牌,這些制藥企業絕不吝惜一擲千金。但是這種贊助是置於一種透明的公眾監督的環境下的,其中重要的一個措施是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。據介紹,在歐美等國傢,制藥公司對醫學專傢的資助都需要披露,也就是說,科研經費的來源必須向公眾披露,這也意味著科研成果受到行業和公眾的監督。如果成果出現不合理的傾向性,自然也會被業內和公眾質疑,從而影響研究者的聲譽,甚至影響其未來從業的可能性。此外,在學術會議上,贊助者被要求隻負責贊助,不得參與會議。會議進程由主辦方獨立控制,發表的論文有對贊助者有利的,也有不利的,還有支持其競爭對手產品的。總之,會議必須保證學術獨立的氣氛。另外,在國外,保險(放心保)公司也會參與對醫生的監督。作為支付醫療費的一方,保險公司在瞭解醫生得到瞭哪些藥廠的資助後,會對醫生的藥方進行統計,如果醫生開藥存在明顯偏向性,會受到保險公司的起訴。(編輯:木之子)

新聞來源http://news.hexun.com/2014-05-24/16509哪裡可以借到錢0869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eilalbe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